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2015/12/19~2015/12/20奮起湖冬季生態之旅(下):頂石槕步道(櫻之道),達觀現炒,隙頂象山(生力農場),阿里山遊客中心

"霞之道"完程後突然飄來一陣雨,
我們疾走到附近相當亮眼的新穎建築"山水清暉"的外廊避雨,
忍不住查詢了這與隔絕的民宿房價多少錢,
相約明年暑假再來這裡渡假!
我們接下來走平坦的馬路,
而非高低起伏的木棧步道~
從高處回望甫行過的"霞之道",
依然美麗得讓人停駐欣賞!
攝影大師惠萍~

是以這角度取景吧!

突然想來跳躍一下,
第一回露出肥肚肚,
第二回披頭散髮不見臉,
第三張大成功!


剛剛看到的"山水清暉"其實是這"淵明居"的二館~
之前已經在石槕資訊站就看到這位82歲的阿嬤,
駕著小發財車工作著,
這邊又看她改開小轎車,
載著家人下山,
實在是相當開朗勇健呀!!


遠處有廢棄的公車不知停在那山頭幹嘛~
讓我想到龍貓公車唷!
經過一路邊反光鏡,
我們要來大合照!
惠萍先把我們一群人擠在反射鏡前的蠢樣子拍下來~
大合照啦!


慢慢走到了"霧之道"的入口~
旁邊有一筆直山徑柳杉夾道,
讓我們一起來跳躍!!
兩旁還有取笑我們的妹妹~
惠萍捕捉到我們攝影與跳躍的全貌~
旁邊彎彎的大馬路一台車都沒有,
不用力跳一下太浪費啦~

我們手牽手一起跳唷~
大家準備動作時的笑容好自然!
一起跳唷~
正常版合照~



繼續散步,
竹林與茶園一路相伴~
這戶人家外頭以茶壺為盆的植栽,
真是既有創意又富質感!

佛手瓜~
忽見載著滿滿竹子的大卡車~
花與蝶~
遠方薄霧罩著青山,
明媚又神祕!

好喜歡惠萍專心拍照的姿態~
各色小屋錯雜於群山萬豁之中,
順山栽植的茶園是我們眼中如詩如畫的風光,
卻也是他們安身立命的經濟倚賴!!






回到石槕資訊站,
只有我與惠萍再走了輕鬆的"櫻之道",
可惜不是櫻花綻放的初春,
風景顯得比較單調~

終點是中興國小,
門面很水唷!
接著午餐時間,
前往附近的"達官現炒",
門面的許多可愛小花與盆器好吸睛,
聯想不到是"現炒店"的裝潢~
菜色更是色香味俱佳,
尤其是那鍋茶油雞湯香而不油膩,
我們還要求再加湯唷!

不過高麗菜與龍鬚菜每餐都出現,
也太巧囉~
飯後我們來到位於隙頂的"生力農場"!
隙頂海拔1250公尺,
位於阿里山公路五十四公里附近,
是阿里山公路最近的觀霧地點(54-56K)。
同時,也是眺望日出的地方,
故而過去亦曾名為「曦頂」。
從龍美到隙頂的路上,
因為公路隨著山勢不斷攀升,
八掌溪與曾文溪上游的氣流在此交會,
形成獨特的雲瀑景觀,
從二延平山步道的觀景台最能感受雲瀑的動感,
另外,每當冬季玉山初雪降臨,
山頭皚皚的白雪在隙頂、巃頭沿線均可一覽無遺。
 原本,遊客為了趕赴阿里山,
來到隙頂都是過門不入。
如今當地農民和藝術家籌組休閒農業區,
努力宣傳隙頂為阿里山前院,
不但可以瀏覽日出、雲海等高山風光,
也有鄉土風味餐及茶園、咖啡飄香。
這處逐漸引起遊客注意的景點,
過去也確實有一番豐富的人文開拓史。
原來,隙頂屬於番路鄉公田村,
在台灣開拓史上,
早期以製炭、採藥、抽藤、鋸板、伐樟取腦、剝棕櫚皮、造紙為主。
地名則源自於,
隙頂山與二延平山高聳對峙,
先民取道孔隙入山,
據此地形特徵,遂名「隙頂」。


以產阿里山高山茶聞名的農場,
放眼望去當然都是綠油油的茶園!
門旁的兩隻小木馬讓童心未泯的我拉著慧玲一起來玩樂~
小老闆為我們導覽~
茶園旁的溫室是種植蝴蝶蘭的地方~
遠眺中央山脈等高峰~

先去對面的茶園參觀~
舊式的茶園會避開石塊或不平的地勢,
形成一球球的可愛景觀!
新式茶園動用機器整地,
將石塊挖出堆疊成駁坎並可固定坡地!
新式的茶園就是我們常見的樣子,
這麼整齊是因為每年固定時間必須修剪~

新芽~
茶園與遠處的象山~

大家仔細聽著解說~
茶籽~
高山茶摘的是一心三葉,
和我們熟知的一心二葉不同~
路旁的李花已經開放囉~
還結果囉~
愛玉唷~
這邊也是"隙頂象山"風景區所在~
我們要扮演大象與象合影!

再來裝可愛一張~
後頭那山頭平平的山就是象山唷~
象山~隙頂的地標。
高度約1050公尺。
從隙頂地區俯瞰下去,
仿佛一頭巨象,
象頭、象鼻和象背皆栩栩如生。
根據當地人的經驗,
早年,只要天氣好時,
聽到象山發出轟隆聲,
就知道天氣可能要變壞了;
反之天氣壞時,
聽到轟隆聲,
天氣就變好了。
這是山上地質的土石鬆動,
造成落石容易滾動的結果。
如今落石掉落的差不多,
就少有這種情形發生了,
也有人說是因為汽機車太多,
聲音太大,
落石的聲音才難以聽到。
從阿里山的鞍頂、隙頂、巃頭及石棹都可以見到它!
象山前的茶園,
謝謝慧玲的全景照!
據說這裡是多年前茶裏王拍廣告取景之處唷!


回到室內,
開始介紹如何製茶,
繁瑣的程序一點都不可馬虎,
否則茶會變味!
(台灣茶葉產區~)

先日光萎凋~
摘好的茶業集中於這大簍子中~
接著室內靜置萎凋與攪拌~
有機器控溫與幫助快速攪拌~

再來是炒青與揉捻~

知道如何製茶感覺還是距離我們很遙遠,
還是去品茗喝茶最實際啦!
老闆在櫃台泡著一壺壺好茶分享,
包括薑母紅茶與各式烏龍,
讓我們喝得熱呼呼且滿口甘甜~



大家又血拼了茶葉茶包後,
才搭車離開~
最後停留的是觸口遊客暨行政中心(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穿過立體的燒陶迎賓牆,
便先進入以神木意象與型塑森林氛圍為設計概念的遊客中心展區!

以木雕,模型,蠟像與照片等各式媒材,
為我們展現阿里山地區的各式風貌!





來到多媒體室欣賞3D的生態影片,
老實說,
製作的立體效果不夠好,
相當可惜!
但能從影片近距離欣賞到許多禽鳥的美麗姿態,
也是一大收穫!
室外空間的裝置藝術:"樹影光景"與"嵐"~
利用阿里山知名的神木作為發想題材,
以重複式的組件去組合成作品的形式,
藉由點狀的分布像種樹一般,
讓作品和諧的融入環境。
嵐這件作品,
顧名思義就是用山嵐與高山為題材而創作的作品,
作品的造型很簡單,
在製作的做法上用了兩種對比的質感去構成雲霧和山的關係 ,
在想法上比較偏向東方文化寫意注重心靈感受的方式,
用很單純的造型,
除了表現材料本身質樸的美感也希望傳遞一種對大自然的愛慕與崇敬。



在管理中心與後山之間,
設置了遊客的後花園,
以小火車、櫻花、鄒族涼亭、神木與茶園等元素設計。
從管理中心前樹列穿越風雨廣場,
將神木群意象延伸至後花園。
並安排了之字形與8字形鐵軌作為主要的遊客動線,
漫步於櫻花林,
環繞登上土丘,
帶給遊客如同登上阿里山的樂趣。

最後一處可以買名產的所在,
大家繼續在各攤位試吃購物~


離開遊客中心便結束了這兩天一夜的行程,
我們擔心一路塞車返回台北實在太久太晚,
本來和導遊與司機商議是否能載我們進嘉義市後,
我們轉搭高鐵;
導遊建議我們依然搭遊覽車北上,
到台中烏日再換高鐵返家,
一來我們自己從嘉義市區到高鐵站的時間再算進去
其實費時又多花錢,
二來過台中後高速公路才比較壅塞,
於是我們幾位返回台北的
便先於高鐵烏日站下遊覽車
轉搭快速的高鐵,
當中只停留板橋,
不到1鐘頭時間就回到台北!
(雖然完全沒座位站回家~)

這兩天一夜的小旅行
要謝謝這些同事妹妹們的相伴,
期待下回我們再相約去更多美麗的所在玩樂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