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六)結束陽明山美軍宿舍巡禮後,
搭公車下山到劍潭站,
再坐上捷運抵達古亭站,
晚餐前還有點空檔,
我跟瓊文再步行前往"紀州庵"~
沿途先欣賞了一路繽紛的彩繪!
位於同安街八十七之一號的花園,
原是國有財產署空地,
長期由民間租作收費停車場,
但在業主停止承租經營後,
堆積起資源回收品,
成為管理不易的髒亂點,
鄒士根說,
去年初向國有財產署申請,
將該地交由里辦公處,
順利爭取到補助款項,
便著手進行「扭轉施洛德文學花園計畫」。
負責帶領課程的中正社區大學老師、
景觀設計師陳彥良說,
基地鄰近地區人文薈萃,
文學氣息濃郁,
希望能串連同安街底的紀州庵,
讓空間充滿生機,故
取名為「施洛德(失落的)文學花園」。
http://reading.gov.taipei/ct.asp?xItem=105194280&CtNode=79101&mp=100021
搭公車下山到劍潭站,
再坐上捷運抵達古亭站,
晚餐前還有點空檔,
我跟瓊文再步行前往"紀州庵"~
沿途先欣賞了一路繽紛的彩繪!
位於同安街八十七之一號的花園,
原是國有財產署空地,
長期由民間租作收費停車場,
但在業主停止承租經營後,
堆積起資源回收品,
成為管理不易的髒亂點,
鄒士根說,
去年初向國有財產署申請,
將該地交由里辦公處,
順利爭取到補助款項,
便著手進行「扭轉施洛德文學花園計畫」。
負責帶領課程的中正社區大學老師、
景觀設計師陳彥良說,
基地鄰近地區人文薈萃,
文學氣息濃郁,
希望能串連同安街底的紀州庵,
讓空間充滿生機,故
取名為「施洛德(失落的)文學花園」。
http://reading.gov.taipei/ct.asp?xItem=105194280&CtNode=79101&mp=100021
抵達市定古蹟"紀州庵"~
「紀州庵」料理屋支店,
建於日據時代 1917 年,
位於川端町(今金門街到廈門街之間,
汀州路以南至新店溪畔一帶),
由平松家族經營。「紀州」為地名,
指的是日本江戶時代的「紀州藩」,
位置於今日大阪南方紀伊半島和歌山縣一帶。
平松家族取「紀州」為店名
(「庵」字意指茅草頂的房子,
文人雅士取庵為名,
以附風雅),
可能是緬懷遠在日本的故里吧!
http://kishuan.org.tw/category/about/
古蹟建築後頭為"城南文學公園"~
這裡命名為「紀州庵文學森林」,
即因「城南文學公園」裡樹齡 60 ~ 110 年的老樹們,
是臺北市少有隨處皆可閱讀、閒坐的空間。
http://kishuan.org.tw/category/about/
隨著經營日漸起色,
1927~1928 年平松德松改建了本館,
並擴大營業的規模。
料理屋由三層樓的「本館」、
長型的宴會空間「離屋」,
以及招待重要貴賓的「別館」所組成。
當時,新店溪畔飲宴休閒風氣逐漸形成,
「紀州庵」更以美景美食,
成為聞名遐邇的河畔料理屋。
http://kishuan.org.tw/category/about/
太平洋戰爭期間,
「紀州庵」停止營業,
成為暫時安置傷患之處所。
1945 年戰爭結束,
「紀州庵」又成為日人暫時居所。
光復後,
國民政府接收整編為省府員工眷舍,
這也是小說家王文興在臺北成長的處所,
日後,
他以此場景寫出著名的《家變》一書。
http://kishuan.org.tw/category/about/
1996 年、1998 年兩次大火,
「紀州庵」本館及別館燒毀殆盡,
使原本的日式建築只留下屋頂漏水、
樑柱毀壞的「離屋」(現存古蹟)。
2002 年底開始,在台大城鄉所、
「同安文化森林促進會」乃至於後來的「城南水岸文化協會」共同努力下,
從開始單純的保護老樹為使命,
轉化與「紀州庵」及其周遭深厚的文學礦藏為連結。
2004 年 1 月,
臺北市政府評定「紀州庵」為市定古蹟。
這段凝聚社區意識的過程,
成為民間力量推動市政發展的成功典範。
2013 年 1 月,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開始紀州庵古蹟的修復工程,
歷時一年餘,2014 年 5 月 25 日,
「紀州庵」古蹟正式開幕。
http://kishuan.org.tw/category/about/
這是為小孩閱讀繪本的空間~
修復完成後的「紀州庵古蹟」,
保有離屋原有料理屋使用的格局,
室內五間分別為十二疊間的空間,
合併為 60 疊約 30 坪榻榻米的大廣間(人數上限為 93 人),
為國內少見的日式建築類型。
2014 年 4 月,
臺北市文化局委託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規劃文學推廣活動,
使文學結合人文、飲食、戲劇、旅遊等主題,
邀請國內外優質藝文團隊駐館表演、開設工作坊及講座,
讓文學走入生活,貼近大眾
http://kishuan.org.tw/category/about/
脫了鞋子進入古蹟舊館,
與這日式的屋舍合影得很開心~
長廊與燈影好美唷~
扇子形狀的竹窗~
旁邊這棟是新館~
2011 年,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因城南豐厚的文學歷史,
寄予「紀州庵」成為臺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除了在古蹟旁建立新館,並自 6 月起,
委託專業文學團隊──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
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
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紀州庵文學森林」目前涵蓋一棟透天獨立三層主建築,
與修復完成的古蹟相互輝映。
150 坪藝文空間,
提供藝文性質的講座、課程、展演等用途。
http://kishuan.org.tw/category/about/
裡頭有書店茶室與展覽間,
下回有機會在進去文青一下~
我們再走回接近古亭站的"野草居食堂",
下午5點一開門營業,
我,瓊文(她二兒子也來)以及約了一同晚餐的曉慧及Jenny馬上進門光顧!
「野草居食屋」為台灣大學日式宿舍群之一,
日本戰敗後,
房子由台大教授陳玉麟(1921~1996)居住。
陳玉麟教授為日本熊本大學藥學士、
日本九州大學農學博士,
1971~1977年任台大農化系主任、研究所長,
1978年創辦中華民國雜草學會。
為紀念長期鑽研雜草學的陳玉麟教授在這間屋子住了將近40年時光,
改建的居食屋特別以「草」作中央精神。
又為刻劃雜草旺盛的生命力,
賦予空間更強韌的浪漫想像,
進一步取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從「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摘出「野草」命名。
http://www.housearch.net/to/read?id=66
野草居食屋的修繕改建原則為保留日式宿舍原有建築外觀及內部格局,
屋內設計並融入現代元素,
如將鏡子、烤漆玻璃等建材運用其中,
重點建築特色包括舊有日式黑瓦屋頂、
木結構建築、雨淋板(魚鱗板)、小舞壁……等。
http://www.housearch.net/to/read?id=66
進入餐館食堂,
立馬被那一排清酒吸引~
懷舊又溫馨的風格~
宿舍的毀壞露出可觀察出內部「竹編夾泥牆石灰粉刷」,
構成壁面所使用的竹稱為「小舞(こまい)」,
這種傳統和風的壁構法稱為「小舞壁(こまいかべ)」。
http://www.housearch.net/to/read?id=66
日治時期,
日本總督為大量輸送煤礦、茶、木材及生活用品,
在1921年鋪設萬華至新店的鐵路,
後串連景美經木柵至深坑的輕便道,
改稱萬新鐵路,
1931年加築300公尺至郡役所前(今文山區公所),
沿線設有:
萬華、堀江、馬場町(和平)、螢橋、古亭町、
水源地、公館、十五分(萬隆)、
製罈會社前、景尾(景美)、二十張、公學校、大坪林、
七張犁、新店、郡役所前等站,
全長10.7公里。
這段鄉里的鐵道記憶也被牽引至野草居食屋,
屋梁間設計特殊的小火車在夜間不經意發出號笛聲隆隆前進,
十足驚豔顧客。
http://www.housearch.net/to/read?id=66
整點時刻,
就有兩列小火車駛出,
我們從5:00到7:30用餐,
觀看了三回小火車跑進跑出~
服務生先相當熱心向我們介紹這古建築的歷史,
以及建議的菜色~
我們邊喝熱茶~
邊聽著她建議我們搭配的清酒~
還讓我們試喝味道較濃價格較高的唷~
後來我們選了有葡萄袖香氣的右邊這瓶,
要價2200元~
山田錦兼備了所有釀造的優良條件,
被稱為酒米之王者,
可以將清酒中的甘、辛、酸、苦、澀五種口感調整得恰到好處,
以山田錦為原料的【釀し人九平次】屬於薰酒,
香氣薰芳味道較淡,
富有水果香氣,
搭配清爽的生鮮魚貝海鮮類最對味,
特別適合當生魚片、日式鹽烤魚或白肉魚料理的佐餐酒。
特別適合當生魚片、日式鹽烤魚或白肉魚料理的佐餐酒。
http://www.fireweeds.tw/2015/04/blog-post_16.html
先有毛豆小菜~
點了綜合生魚片,
每一樣都超極鮮甜的!!
甜蝦的蝦頭還另外烤了再上~
一人一碟胡麻蝦丁時蔬,
味道真好~
這天最新鮮的肉蒜魚兩吃,
這道烤魚功夫了得,
魚皮酥脆魚肉彈嫩唷~
海陸綜合串燒就是無比好吃的下酒佳餚啦~
肉蒜魚另外熬煮一鍋鮮湯,
讓我們一碗接著一碗喝著,
讚不絕口~
最經典的是這桂丁雞,
據說是以超夢幻方式養殖~
加上燒烤的超優技術,
雞皮像是炸過般香脆,
但雞腿肉卻相當滑嫩多汁,
實在太懾服囉!
曉慧與Jenny還點了飯後甜點包著起士裹著花生粉的麻糬,
口感頗像過年的麻荖,
不賴唷~
我們一人花了1300元的高貴價格,
著實不便宜,
但是這樣高品質的服務與菜色,
我們很滿意~
這一天就在這相當日式的老屋與酒菜裡畫下最完美的句點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