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2017/3/25(中):陽明山康迎鼎,白房子,URS27M,Brick Yard 33

經過這片屋舍,
就是美軍宿舍群~
1950年代,
美軍開始大量派駐人員至台灣,
以提供軍事訓練、支援給中華民國政府和國軍。
1951年,
美軍顧問團規劃小組、顧問工程師沈祖海、
中華民國外交部外事處人員共同乘坐直昇機攜帶在台北市上空盤旋,
並利用圓規以美軍單位與美國使館為中心畫圓以找尋適合場所,
最後選定以陽明山山仔后與天母一帶
(中山北路七段末端)作為美軍眷舍的興建點。
陽明山山仔后地區的興建戶數最多,
眷舍規模最大,
居住者為軍階較高的軍官;
而天母興建的美軍眷舍較為零散分布,
其興建戶數較少,
居住者以士官和低階軍官為主。
當時民間將這些美軍宿舍俗稱為「阿督仔厝」。
陽明山美軍宿社群分散在山仔后仰德大道兩側,
占地四點二萬餘坪,
堪稱北台灣最完整的美軍宿舍聚落,
因保有防空洞、停機坪等全國保存最好的冷戰軍事地景,
見證台海危機與國際互動縮影,
二○○八年登錄為文化景觀。
陽明山美軍宿舍分A至H八區,
共一百一十八棟,
其中廿四棟為歷史建築,
其餘屬文化景觀。
宿舍建築外觀洋味十足,
建材、工法都屬美國南方型態;
為彌補台灣潮濕炎熱的氣候,
還抬高地基、加強防水。
文化局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時,
將台銀陽明山美軍宿舍納入。
台銀隨後陸續釋出房舍招租,
業者改造後餐廳接連開張,
當地假日朝聖遊客漸增,
讓老舊山城變成充滿美式文化的商區。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206196
先瞧見這間外頭有著大大蒸籠湯包模型的"康迎鼎",
爬完水管路步道飢腸轆轆的我與瓊文決定進去用餐~
餐廳外頭正是"52赫茲我愛你"中的小玉及小心,
因為下雨超炫的加長型摩托車蓋上帆布了,
還好上回天晴時特地上來拍照過~
第二次合影~
餐廳的裝潢簡單卻精緻且中西合併~


毫無修飾的水泥牆上掛著相當多吸引人的畫作,
讓我們仿若置身藝廊之中~
一進門就喝到暖呼呼的熱茶,
瞬間寒氣全消~
先送來我們合點的元盅雞湯(160元),
雞肉相當嫩,
湯頭也很美味~
再來是一籠小籠湯包(160元)與一籠蟹黃湯包(230元),
普通到令人相當失望,
蒸高麗菜(200元)則水準以上,
甘甜的破步子相當對味!
但整體而言個人覺得CP值相當低~
再去對面美麗的"白房子"下午茶~
屋子的故事~
據說這本是腐敗頹圮的老屋,
經過改造才有今天的亮眼外觀!
賦予老屋新生命的,
就是知名餐廳「洋蔥」創始人盧俊雄。
一年多前,他看到台灣銀行招標公告,
毅然決然提出一系列改造計畫,
爭取得標。
終於標到占地300坪,
位在愛富二街厚生巷的一棟美軍宿舍,
成了實現夢想的開端。
盧俊雄說,
其實開「洋蔥」前,
他是咖啡師傅,
能開個理想中的咖啡館,
是他長年的心願,
也因此,
標下美軍宿舍後,
盧俊雄不做餐廳做咖啡館,
使用珍貴的咖啡豆,
手沖方式,
讓咖啡味更有層次。
同時也希望打造出自己的「經典」,
讓人們享受到「經典」,
更重要的是,
富有歷史意義、呈現藝術之美的美軍宿舍,
再不「救」,
恐怕真的得面臨拆掉的命運,
珍貴文化資產就此消失,誰都不樂見。
不過看在旁人眼中,
要整修老宿舍,
本是困難重重的超級大改造,
因為按照規定,
老屋改建必須保留一定比例的原貌,
而多年失修的老宿舍,
除了主體尚且完整,屋頂、地板、木製牆壁幾乎頹敗殆盡。
盧俊雄坦言,
光是整修便花了2000多萬,
歷時近9個月,
親自參與設計、親自監工才順利完成,
保留的原貌比例將近9成。
http://travel.ettoday.net/article/801385.htm
進入小庭園,
走過蜿蜒小徑通往餐廳~

一進門就是開放式的廚房~
穿過中間這擺置花卉文宣的展示空間,
就進入一區區的用餐所在~


多面牆上掛著是Olivier Ferrieux 歐力嵬的畫作,
標著價錢展售中~
我們用餐這區壁爐與畫作都很經典~


我很喜歡Olivier Ferrieux 歐力嵬的用色
以及天馬行空的題材~
咖啡館就是美術館唷~

聽說他們家牛排也不賴,
角落桌上的裝飾~
用餐區有各形各色的桌椅,
都相當有設計感~
我們原本坐這角落,
但椅子好看不好坐,
後來換去坐簡單的矮沙發~
連抱枕都很藝術喔~
我繼續欣賞畫作~

並偷偷去逛了其他用餐的包廂~

這間為準媽媽正進行baby shower派對感覺好溫馨,
而且裡頭超大桌的!
(只偷照到約1/3~)
菜單~
已經吃飽的我們點了藍莓起士蛋糕,
好吃唷~
並各點了一杯手沖咖啡,
瓊文點的是比較淡的"卡莎.露意斯"~
有張精緻的書籤告訴我們咖啡的故事~
我點的是較濃厚的"科契爾",
我相當喜歡~
每人還有一片帶肉桂味不甜膩的手工餅乾,
另外裝在瓷壺裡的手沖咖啡可以保溫,
比起一次給一大杯一下子冷卻變味更貼心!!
書籤背面是畫家與畫作的介紹~
氣質地進行下午茶,
喝一口有層次的手沖咖啡,
再喝口白開水,
嘴巴馬上回甘~

離開前看見專業的師傅正在手沖咖啡~
依依不捨告別夢幻迷人的"白房子"~

我們決定步行去附近的美軍俱樂部,
沿途又瞧見這間很繽紛的複合式餐廳~



拍拍照才離開~




彎進凱旋路,
意外進入了這正在展覽"雲森陶陶"陶藝創作的藝術空間~
進入了URS27M~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簡稱URS
URS=Yours 你的、我的、大家的
一個城市的生命力,
需要活水般不斷的注入文化創意灌溉滋養。
摩天大樓的高度、 經濟建設的發展程度就如同城市的表象,
或許會隨著年齡而改變、衰老,
但城市內心卻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更顯風韻。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正是為了讓舊社區注入新文化活水而誕生。
 在台北,
URS概念基地將在台北的各個角落生根發芽,
茁壯成既可為城市製造創意氧氣,又可美化城市文化景觀的大樹。
我們進門參觀欣賞~
在春光初現的三月裡,
我們以山林陶作生活為題舉辦為期三週的特展,
讓藝術家黃木各的手繪樹幕
與植物藝術家Domy的植栽裝置
在老屋中生長成一片室內森林,
以雲森陶陶藝術聚落創辦人David Pipkin的創作脈絡為軸,
分為土、色彩、形與工具等篇章,串聯起整座森林。
感覺像在植物園的溫室中欣賞藝術創作~
關於URS27M的介紹~

展覽共分為四個展間,
「林中的泥與陶」將泥到陶的歷程化為地面上的一道河流,
由土地流進生活再融入自然;
「製陶所」邀請大家透過工具想像林中作陶的日常;
「釉彩之間」呈現陶藝家如何從山林中汲取色彩再理性註記,
建構系統;
「形之間」則精選出David Pipkin數十年來創作歷程中多彩變化的形與色。
好喜歡這些巨幅的畫作,
彷彿就勾勒塑造出一片森林~

藝術家簡介~
製陶所~

植物與光影都像藝術品般~
雲森陶陶藝術聚落的創辦人,
長居陽明山中的美籍陶藝家暨建築師。
自學生時期接觸陶以來,
四十多年專業建築生涯中始終不曾停止過對陶的熱愛,
年輕時甚至曾一度中斷建築工作全職燒陶並獲得多項大獎。
自謙為陶藝世界中永遠的學徒,
輾轉遷徙各地途中始終求知若渴,摸索當地特有的土質及燒陶技術。三年前更在英國知名陶藝家Jack Doherty的協助下,於陽明山自家屋頂上建造一座1立方公尺的大型「燃煤蘇打窯」,接近七十歲的身體裡裝著一顆熱切的赤子之心,面對大型燃煤窯的多變難測與沉重勞動負荷毫無畏懼,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樸拙多變的作品。
 

這裡頭飾經選的鑿藝作品~
真的好美唷~


發現這空間的原來身份~
陽明山文化大學旁,
有幾棟已經有50年歷史的建築,
是自來水廠的老宿舍和舊辦公室,
荒廢很久,
雜草叢生。
但經過大改造,
現在從廢墟變成能夠「走在樹梢間」的親山小園地。
起因是,
去年台北市政府想要重新活化運用這塊基地,
文化大學校友會總會承接案件後,
與衍序規劃設計顧問公司合作,
將這些空間改造成公共社區平台,
取名為URS27M郊山友台,
還得到今年台北市老屋新生大獎的銅獎唷!
後門外就是綠意林間~
屋子大部分保留傳統建築的裝置~
參觀完與建築合影~
庭院的老三輪車~
旁邊的空間正在進行DIY活動~
「火光中的色彩實驗」釉彩樂燒工作坊
大小朋友都能輕鬆體驗陶作樂趣的工作坊,
工作坊中陶藝家透過獨特的樂燒工法,
帶領大家一起在陶杯上揮灑色彩,
裝窯生火,
看釉彩在火光中融流變幻,
近距離觀察樂燒獨有的還原工法及其所變化出的細緻紋理。
 


還供應簡單輕食點心~
燈罩好藝術唷!
大家都聚精會神創作著~
我們終於走到以前的美軍俱樂部,
現在已經改為Brick Yard 33美式餐廳~

這座美軍俱樂部佔地約900坪,
前身稱作「草山青少年俱樂部」,
冷戰時期因為大批美軍駐台,
特別建造提供娛樂社交聯誼使用,
美軍撤退後,
曾被改建為太平洋聯誼社,
沒多久也歇業,
隨後荒廢將近10年,
直到近期由台北市文化局委外招標,
吸引鈺德科技參與老屋文化運動競圖,
委託黃巢設計團隊設計,
前前後後耗費超過兩年時間,
讓這間充滿歷史意義的建築重新再生。
美軍俱樂部(陽明山聯誼社)位在文化大學旁的美軍宿舍內,
為1950~1960年代駐台美軍及其眷屬的休閒場所,
充斥美國當時的流行文化,
像是美食、音樂、舞蹈等等,
「黑膠唱片」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時代產物。
今年重新開放後的美國俱樂部,
也將名字改為「Brick Yard 33 1/3」,
便是來自黑膠唱片每分鐘33又1/3轉的轉速。
 
 一進門有間賣新鮮蔬果與商品的SHOP~

在保留主要建築外觀和結構下,
進行空間規劃和修復,
風格則設定鄉村混搭與工業風;
除了運用部分原場地材料進行再生利用,
包含橫樑、磚造牆柱以及復古地磚,
呈現歷史空間原有姿態,
幾個區域仍有進行大幅度改裝,
例如早期的游泳池因為不堪使用,
乾脆改成擁有舞池的特色吧檯;
過去擁有自然湧泉的區塊也變成展演空間;
餐廳部分改以大片落地窗,
增加光線明亮度,
也活化建築歷史痕跡。
餐廳以三合院形式分為八個區塊,
這空間為回顧建築過往的歷史展示區,
包括美國人當年的照片與影片~

 
紅磚與老式街燈裝飾著,
帶著歷史的過往氛圍~
另有美軍在台時期黑膠唱片的試聽區~

 
 
舊式壁爐~
餐飲區的空間相當大~

餐桌紙上就是一黑膠唱片圖騰~
餐巾紙~
吃飽飽的我們本想點現榨果汁就好,
但每人低銷200元,
又點了一份炸薯條,
最後吃不完打包~
果汁相當濃稠好喝~
新推出來的飲品特價90元~
推開門來到室外空間~

 
淺池照映著紅磚與綠樹,
可惜又開始飄雨囉~

 

感覺還有好多空間可以運用~

回到餐廳好好享用新鮮果汁~

最後巡禮合影~

 

這個下午真的一次滿足所有需求,
一共光顧了三家餐廳,
欣賞了多棟老房子文化運動下嶄新的空間運用,
大大滿足後走回公車站牌,
搭公車下山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