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2016/12/30~2017/1/2屏東行:(四)中:屏東霧台谷川大橋,霧台部落

2017/1/2這天的重點行程要前往阿禮部落,
開始駕車往霧台山裡去~
檢查哨旁的地圖!
經過霧台谷川吊橋停車欣賞~
台24縣谷川大橋是進入霧台鄉谷川部落的門戶,
八八風災遭洪流夾帶大量土石沖毀埋沒,
新橋重建工程由公路總局主辦,
民國99年12月動工,
施工期間廠商配合災後家園重建策略,
大量雇用當地原住民,
創造就業機會,
吸引原鄉青壯年回鄉習藝就業。
從基礎至橋面高達99公尺全台最高橋墩霧台谷川大橋,
全長654公尺,寬10公尺,
跨越隘寮北溪河中僅落1墩,
橋樑景觀以象徵魯凱族百合花、百步蛇、陶甕及雄鷹羽毛等圖騰設計;
橋西端引道之景觀平台可鳥瞰橋樑全景,
橋面護欄內外裝設LED燈,
夜景璀璨獨特,
已成為屏東最熱絡的新景點。
圍欄上也是原住民的木雕作品~


這邊有黃花為前景,
壯闊的大橋跨越溪谷,
當地居民已封這為"生命之橋"~
至於大橋為什麼稱做谷川大橋,
是由於早期霧台部落舊時被日本人稱為伊拉部落,
但族人並不滿意這樣的名稱,
於是再興建大橋時經部落會議決議後與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委員會達成共識,
將原本的伊拉大橋名稱改為「霧台谷川大橋」。http://guide.easytravel.com.tw/scenic/77346
 八八風災英雄紀念碑~
以圖片來敘說這座大橋的過去與現在~

車子開到這完全封閉,
據說裡頭道路還在搶修,
部落居民都暫時搬出家園,
希望農曆年前可以修好道路好返家過年~
阿禮部落進不去,
那我們就改為觀光客模式,
前往"霧台部落"囉~
霧台鄉位於屏東縣的東北角隘寮溪上游,
東邊隔著中央山脈與台東縣的卑南、金峰鄉為界,
西鄰三地門鄉,
北連高雄縣的茂、延平鄉,南接瑪家鄉,
海拔介於800至1,200公尺間,
地勢起伏變化大,
是屏東縣唯一沒有平地鄉鎮市的山地鄉。
依據文獻的記載,
遠自十四世紀末期,
魯凱族人從台東舊大南社遷移到舊好茶,
後來族人越來越多,
為了避免族系間產權的紛爭,
便劃分獵區,而
形成今日的霧台、去霧、阿禮、大武、佳暮、好茶、伊拉和神山等八個部落。
本鄉都為1,000公尺以上的高地,
被霧台山及大武山等群山環繞,
常有濃霧籠罩山區,
故被稱為霧台。
俯瞰聚落房舍~
菜園~

我們開始在岩板巷散策~
岩板巷位於霧台部落內,
其地面以石板鋪設而成,
充滿了魯凱文化的風情,
是來到霧台部落不能錯過的景點。
以石板為底、陶壺為指引標記,
沿巷的雕刻,
描述著許多故事,
正在織布的婦女、臉上布滿風霜的部落長老、
英氣勃發的狩獵英雄、欣喜報戰功的獵人…,
看著這些雕刻,
不僅可以了解魯凱族人的平日生活,
也能欣賞魯凱族人的藝術造詣,
是領略魯凱文化的最佳入門途徑。
岩板巷的道路護欄及指標以陶壺製成,
而路徑也是依照百步蛇的行徑所設,
經過的房屋,
有的是傳統的岩板屋,
有的則是新式的行走其中,
還可以同時欣賞到傳統的岩板屋,
以及用現代工法建造的石板屋,
十分有趣!



這戶好厲害,
但我們無法入內參觀,
只好在矮牆外偷偷欣賞~


偷拍他的內院~

石版屋與木雕都相當吸引我們的目光~



連菜園都以石板圍建~
慢慢靠近當地國寶級藝術家杜巴男先生設計的"霧台基督長老教堂"~
杜巴男先生的設計是以魯凱族的團結精神為中心思想。
原住民精神首先最為重要的是「團結」,
其次即為「親情」,
杜巴男先生將這兩大要素融合教堂建築,
做了許多細部的設計。
杜巴男先生使用礫瓦製作教堂大鐘,
希望由此發出的鐘聲,
能呼喚來自各地的教友到這裡齊聚一堂。
長老教堂是杜巴男先生生前最後的作品,
他將魯凱族的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
而部落村民也以此教堂做為對杜巴男先生的紀念以及無限的緬懷。
我們遠遠就被這如城堡般的教堂吸引目光~
基督長老教會是魯凱族人的精神支柱,
最早是在民國43年由駐好茶村教會的林正光宣道師兼來霧台宣道,
是一座融合魯凱及西方特色的教會,
更是社區內村民同心打造的結晶。
建造之時,
村民以輪工的方式,
運用各自所學專長,
在民國90年重建教堂,
歷經五年四個月的工期,
終於在民國96年正式完工,
以石塊為教堂的主要建材,
就像是矗立在山林之中的一座城堡,
讓這座在疊疊山巒中的教堂,
更具有特色。
扶梯的人物裝飾相當吸引我的目光~
扛起木頭!
拉繩~
上面搖鈴的頭目~
讓我想耍寶一起拉繩,
謝謝Miko幫我拍照~
用力呀~
換這邊一起扛,
Miko先~
換我來扛囉~~

回望教堂也好美~
教堂旁美麗的花樹~
我們繼續在部落沿著一路的陶壺裝飾前行~
石板牆壁與石板畫~
由片狀石板鋪設成的人行步道,
順著山勢逐漸爬高,
並依百步蛇的行徑將魯凱文物館、天主堂、霧台國小涵蓋在岩板巷的範圍內;
人行步道的護欄特別以傳統陶壺裝飾,
如果仔細看,
或許會發現陶壺表面刻有百步蛇圖案及各種紋路,
而不同紋路有個別的意義存在,
譬如三角圖紋代表山川、橫紋代表河流、圓圈表示團結等。


石板屋的門口低矮,
進去時人們需要低下頭甚至彎腰才能進入,
而內部沒有任何水泥柱,
完全是以石板擺放支撐而成。
石板屋的大小以家庭人數來決定,
大家庭由於人數較多因此需要大的空間居住,
反之小家庭則是建造較小的石板屋居住。


這石板屋"包清春民宿"外,
有好多動物的頭骨!!
搭著美麗的花卉,
黑色的石板部落變得更豐富美麗!
我們來這覓食~
這燒材煮的玉米特別甜,
是因為放了甘蔗一起熬煮唷~

這裡烤香腸烤山豬肉,
豪邁~
會一口接一口的香腸,鹹豬肉與玉米,
大家分享~


發現對面有一位正在編織的婆婆~
我買了一個籃子,
並跟可愛的婆婆合影!
婆婆也一起比YA~
老公買了這家的愛玉,
好吃唷~


好可愛的愛玉唷!!
繼續在石板屋群中漫步~
好喜歡這些圖騰~


獵人雕塑~
看到山豬的頭嗎!!??
從這遠望教堂也好美~
編織婦人雕塑~
獵人浮雕~
黑人大哥說:這是高粱唷~
小米~
俯瞰梯田與彎曲的山道~
大哥發現這厲害的帽子,
我們偷偷戴起來拍照~

魯凱族的藝術表現在部落任何角落都能欣賞~
經過這攤,
相當好奇"獵人便當"是甚麼?!
裏頭有最夯的紅藜唷~
長這樣~
黑人大哥買了和大家分享~
紅藜,小米,糯米與瘦肉,
好吃!!
還賣這芋頭地瓜~
外觀好像小小的白蘿蔔唷!
試吃完我買了一袋~
店鋪對面有棵用木頭搭成的耶誕樹,
好有創意!!

我們要學原住民英雄跳舞!!

學原住民婦女開腳外八站一排~


我們繞了一圈要返程囉~
無所不在的百合,
連小耳朵上也有~
石縫中的生命力~
攀著陶壺的樹藤~
要告別霧台部落囉~
再欣賞一眼這堆疊的美感~
下回有機會再來!!